当前位置:首页 >> 党员先锋 >> 党员先锋 >> 正文
党员先锋
党员先锋

全区优秀共产党员、“马得福式”基层好干部 || 伍文余:勇当振兴家乡的“领头雁”

发文时间:2021-08-18

 “伍支书,你今天咋有时间过来了?饭吃了吗?快到屋里喝口茶,凉快一会儿。”5月28日,泾源县六盘山镇什字村,村民李玉海看见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伍文余走进院子,放下手里的瓦刀,拍了拍身上的土,热情地上前招呼。

         “我刚从镇上回来,路过进来看看文化大院建得怎么样了。”伍文余和李玉海站在院里聊了起来。
        “几天没来,收拾得更好了,院里铺了地砖,还有个鱼塘,真阔气。”
        “还要感谢你,鱼塘是你雇人挖的。”
        “还缺什么?沙子够吗?等建成了,给你联系一些桌椅,村民们晚上来听秦腔有个地方坐,大家一块热闹热闹。”
        四年前,李玉海家境贫寒,除了几亩地、一方小鱼塘外,没有其他收入来源。父子三人挤在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。李玉海的儿子李满怀因一次意外,失去了右手。
        这些年,伍文余一直记挂着李玉海一家,帮他们申请补助,让父子三人住上安居房,鼓励李满怀养牛致富,还垫付8万元帮他购牛。李满怀被伍文余感动,开始养牛。2020年,李满怀存栏14头牛,还了欠款,还有余钱,原来那方小鱼塘,也被扩建成20米宽、40米长的大鱼塘。父子三人感恩村集体的帮助,创建文化大院,为全村人业余文化活动提供场所。曾经需要集体帮助的人,如今开始为集体作贡献。
        什字村像李满怀这样的农户相对较多,他们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薄弱,稍有意外,生活就会陷入困境。怎么帮助兜底户脱贫,尽快过上好日子,这是伍文余总在思考的问题。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“如果干什么事都畏首畏尾,不敢担当,怎么带动村民发展。”这是伍文余常说的一句话。2016年年底,泾源县从澳大利亚进口了一批安格斯基础母牛,什字村也分到了一部分。村民养了一辈子牛,还没养过“洋牛”,心里直打鼓。这些牛能否在什字村养得住、养得好,谁也说不准。没人敢养,伍文余就带头养。他从书上学技术,找能人取经,日夜琢磨怎么配饲草料、怎么管理牛犊,心思全在养牛上。与秦川牛和西门塔尔牛相比,安格斯牛育肥时间缩短了一个月,出肉率更高,市场价格每头高出2000多元。村民看见了效益,没了顾虑。
        2017年,伍文余被评为固原市脱贫攻坚农村“两个带头人”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。
        伍文余的脑海里有幅“地图”,哪家条件差、原因是什么都标记得清清楚楚,有空他就去“标记点”转转,聊聊家常,看看产业。
        “我喂牛,你还替我操心,一天跑几趟。”陈志林遇到了正往他家走的伍文余。每次来,伍文余都会和陈志林分享饲料等农资市场价格变动的信息、养牛的经验,探讨如何让收益最大化。在伍文余的带动下,陈志林目前存栏15头牛,成了养牛大户。
        陈文兵、刘久明等7户贫困家庭也想通过养牛增加收入,但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养殖。伍文余答应他们,帮忙托养15头牛,每天定时喂养,生怕牛掉秤,谁的牛卖了多少钱,记得清清楚楚。
        伍文余和村干部一户一户盯着村民脱贫,一家一家跟着帮扶。村民都说,伍文余敢担当、有魄力,有一副“铁牙齿”,能啃“硬骨头”。2020年,什字村人均纯收入一万多元。2021年,脱贫攻坚圆满收官,什字村群众全部脱贫,山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伍文余知道什字村的持续发展不能只靠单打独斗,必须发展村集体经济,必须多点开花。他和市委政法委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想思路、找方法,确定了壮大村集体经济、探索发展食品加工、中蜂养殖等产业的思路。
        发展中蜂养殖,首先要找到带头人。李军曾跟父亲养过蜜蜂,是合适的人选。为了劝说李军带头发展养蜂,伍文余天天上门软磨硬泡。但李军认为风险太大,收入太少,伍文余则劝李军要多帮乡亲一把,两人经常争得面红耳赤。最终,李军和田满军等25户贫困户签订了为期两年的中蜂养殖托养协议。每户托养12箱蜜蜂,两年内所有风险由李军承担,不论收益如何,必须保障分红。
        伍文余帮着李军解决困难,为他申请政策扶持,协调单位和企业帮扶。两年后,25户贫困户每户收益增加一万多元。
        伍文余的举动改变了李军的价值观。去年,李军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,今年被村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。
       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,伍文余把加强支部建设贯穿始终。他和驻村工作队员通过牢抓党员活动场所利用、实抓党员活动开展、紧抓党员学习等举措,建强基层党建。在村支部讲党课时,伍文余常说,共产党员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,也要剪下半条给群众的人,党员必须对群众有感情,不能对群众漠不关心。
        家门口服务站是最能体现什字村党建工作成效的地方之一。“比较有耐心,服务也周到。”5月24日,村民余占军在办理完退伍军人登记手续后,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赞不绝口。什字村党支部现有57名党员,连续三年被泾源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。
        2019年,泾源县引进宁夏利康食品有限公司,在什字村建设陇夏红蔬菜制品扶贫车间,村里发展食品加工产业的蓝图得以实现,闲余劳动力不仅能在扶贫车间务工,还能照顾家庭。2020年,什字村村集体收入10.5万元,扶贫车间贡献了4万元。
        现在,什字村党员干部凝成一股绳谋发展,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。“今后,我们村要在现有基础上多养200头牛、增种2000亩药材,抓住有利区位优势,发展旅游业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。”伍文余对什字村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规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