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是精心谋划,加强人才规划落实。结合全县旅游文化、苗木、草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,在深入基层调研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,制定下发了《泾源县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》、《泾源县苗木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》、《泾源县草蓄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》3个规划,精心描绘出泾源人才队伍发展蓝图;先后3次召开全县人才工作协调会,对全县人才工作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,提出解决方案;制定下发了《泾源县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暨任务分工方案》,对全县人才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,促进人才工作落到实处。
二是拓宽渠道,加大人才引进力度。通过挂牌合作、设立服务站、校地协作等形式,加强与区内外高校、科研院所交流合作。聘请宁夏医科大学1名教授担任县医院院长、7名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;采取“校地协作”的方式邀请一批“塞上名校长”、“塞上名师”来泾源帮教助教;聘请区市5名专家担任泾源县草畜产业专家服务团成员;为大田新天地等龙头企业引进专家及技术骨干15名。
三是提升素质,加强人才培养。大力实施“绿色泾源”农村实用人才、“科技泾源”专业技术人才、“人文泾源”文化旅游人才、“和谐泾源”社会工作人才、“名牌泾源”企业经营管理人才、“创业泾源”高技能人才等六项人才培养工程,制定下发了《泾源县2015年人才培训任务分工方案》,设立了宁夏大学泾源工作站,开设教育管理本科班,对392名骨干教师进行本科学历提升教育,培养区市县三级骨干教师219名,“六盘名师”4名,“六盘名校长”1名;采取“理论培训+实践操作+专家服务”人才培养模式,已举办各类人才培训班22期,培训各类人才6357人次;组织各类人才外出培训、考察学习198人次;开展职业资格鉴定178余人。制定下发了《关于加快创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(实训)示范基地的通知》,按照“六有”(有场所、有硬件、有师资、有制度、有对象、有效果)标准,整合项目资金,完善配套设施,加快培训中心(实训基地)的规范化建设,不断拓展培训功能。
四是构建平台,发挥人才支撑作用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科技驱动为支撑,依托“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、“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”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的技术研究成果,对六盘山特色植物资源进行深层研发和推广,构建集种植、培育、驯化为一体的“苗木工厂”;采取“项目+人才”、招商引人才等模式,为宁夏皇达科技示范园等龙头企业引进知名专家及技术骨干,构建了高层次人才服务泾源改革发展的平台;建立了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,加强了信息共享,推进了人才公用。
|